企業進銷存軟件實施的狀況基本受制于選型。選型好比戰略,實施則是戰術,在錯誤的戰略指導下,再好的戰術都無法實現目標。
對于占中國企業總數99.8%的中小企業而言,資金少,規模小,管理體系不規范是需要面對的最重要問題。它們選擇進銷存軟件的目的,則是在此基礎上理順生產資源,提高生產效率。
“只選對的,不選貴的,鞋子穿到腳上要合適才行”。這是對中小企業選擇進銷存軟件的中肯建議。
在中小企業選擇進銷存軟件的時候,可以將以下四個標準作為參考依據:
選擇有行業背景的方案供應商
邢臺新??萍奸_發有限公司(簡稱“新??萍肌保?,公司從事中小企業軟件開發與銷售十多年,其自主研發的傻瓜進銷存已經成為中小企業軟件的典范,為中國中小企業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建設服務。
新??萍计煜逻M銷存品牌產品包括:“傻瓜進銷存”、“七彩服裝進銷存”、“新海醫藥管理軟件”幾款產品,產品涵蓋工業、商業、服裝、零售等多個行業領域,并集成便攜式手持終端設備。
選擇專注于某個行業的軟件供應商,實際看重的是其背后的專業化服務團隊,在這個團隊中,包括了管理咨詢專家、軟硬件工程技術人員等,他們能幫助用戶選型、分析、度身定制,乃至二次開發。
把提升效率作為進銷存軟件實施的目的
有這樣一個笑話:軟件銷售員向一溫州老板推銷辦公自動化OA軟件,滔滔不絕地介紹這種軟件可以實現企業內部各種消息、文件的快速流通,便于老板及時處理企業內部事務等等。老板聽罷很不以為然:“OA的功能,我們家吃晚飯的時候就能全部實現。我負責市場,老婆負責財務,小姨娘管倉庫,三弟做采購,請來的老王做技術生產,晚上吃飯在一起,大家相互通報一下,不就是你所說的信息共享效率提升嗎?還要花錢買電腦軟件嗎?”
這個笑話說明,很多成熟的軟件供應商設計的進銷存軟件系統,多是在固定模板上修改而來,而這些固定模板,多是來自組織結構龐大、管理體系相對成熟的大公司,顯然不適合中國中小企業的現狀。信息的互通不是目的,實施進銷存軟件的目的,不是加強信息互通,而是通過信息的傳遞提高生產效率。
選擇具有靈活性、能隨機應變的進銷存軟件
企業運營中經常會遇到許多突發狀況,如:生產計劃下達后,客戶突然追加定單;加急定單中,客戶要求在2小時內進行成本核算并提供報價等。很明顯,一個機械的進銷存軟件系統無法很好地適應狀況多發的生產實際。于是,一些軟件供應商開始意識到個性化服務的重要性,各自使出殺手锏。將售后服務作為重要的考核指標
有一個例子讓某知名軟件供應商惡名遠揚。幾年前的一天,奧康CIO肖忠得知,公司使用的財務系統出了個小問題:—打開網頁后會死機,必須重啟才能正常使用。就是這個很小的故障,肖忠原本樂觀地以為只要給售后部門打個求助電話,問題就能很快得到解決。但這個電話被售后部門推到技術部,又從技術部轉到溫州分公司……在各部門的相互推諉中,小問題竟被拖了近3個月。
可見,不管在選型的時候考慮的多么周全,實際運營時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,在遇到問題的時候,能不能得到軟件供應商及時的幫助和指導是非常重要的。